Die Hot 2.4

若美麗的藏寶庫(Treasury)是達比修有,那麼不敗的田中將大便是修道院(Monastery)。

一般跟團就帶你走到 Treasury 看看罷了,但說實話 那頂多算是佩特拉的百分之十而已。

位於後山的 Monastery,光從佩特拉大門入口走到它的登山口就至少要花費一個半小時。

然後從登山口再爬個至少一個半小時的山路,你便可以見到那座傳說中的 Monastery 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佩特拉除了 one dinar 之外,最常聽到 To the Monastery 這句的原因。

然而觀察一路上騎驢子西方人的驚恐表情,足以證明不騎驢子的決定是一點兒也不驢滴!

不騎驢子會爬得要死,騎驢子則會怕得要死。總之 想去 Monastery 不管怎樣都會熱死。

所以,To the Monastery 象徵一場體力與意志的考驗,但我乃瑋堅持再累也要陪狗兒玩。

在四十幾度的高溫之下 爬山要選擇歇腳的休息點很容易,只管找有陰影的地方就對了。

問題是這條山路有陰影的地方並不多,這時千萬不要在乎大小 有陰影就趕快喝水休息。

回首千山萬壑,那遙遠的岩壁石窟不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亦是足堪自傲的熱血成就。

從呷騙女士整齊的服裝和友善的眼神中 可以瞭解爬 Monastery 其實不需要啥子裝備滴。

佩特拉雖然熱,但屬於乾熱。一流汗就被蒸發了 所以難得爬山身上還能保持宜人乾爽。

夏天爬佩特拉 好處是整天萬里無雲,不必懷著像爬挪威聖壇岩老擔心風雲變色的恐懼。

壞處是真的熱爆了。貝都因人帳篷通常蓋在通風良好的位置 趁四下無人趕緊來遮一下。

相較於挪威聖壇岩那種不是給人走的亂石路,中東佩特拉的山路鋪設 真的人性化多了。

貝都因人一直叫我們進他們的帳篷裡喝茶,可我們擔心進去容易出來難 所以抵死不從。

即使往 Monastery 的山路沒想像中難爬,但以奧中年的體力 爬到這裡也已經快不行了。

本以為翻過這個山頭就到了,沒想到眼前只有小爛茶棚 連個 Monastery 的影子都沒有。

就在毫無思想準備之際,巨大的 Monastery 突然出現在右手邊山壁,如中獎般驚喜!

原來茶棚就是為了讓登山客得以歇腳納涼 並能好整以暇地欣賞對面這座修道院而設立。

經歷了近四小時的苦行,四公升的水只喝剩一公升,我們終於來到了偉大的 Monastery

這種無產階級用生命去實踐的感動,對只想用金錢去換取舒適的資產階級來說 很難懂。

然而 僅僅來到 Monastery 跟前的喜悅,並不能滿足我們,無產階級有著更遠大的目標。

因為 天將降 Monastery 於無產階級,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所以我們才能動心忍性,益發無所不能,繼續朝著遠方最高處的瞭望台 邁開腳步前進。

這有點兒像是一場足球賽踢下來 體力耗盡之後雙方平手,還要硬撐著打延長賽的感覺。

看見 Top of the World 字眼 讓我鼓起餘勇,你最好真的是 Best View in Petra 不要騙我。

丹尼說 佩特拉應該開條路繞到後山建纜車,這樣以後爬 Monastery 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我乃瑋說 不行! 這樣跟擺爛的資產階級有啥差別? (丹尼: 可是背四公升水的是我)

艱苦地更上一層樓之後,果然景色更為壯觀遼闊,Monastery 的神秘與不朽,一覽無遺。

Top of the World 已只剩下幾步之遙,而此刻我們感動的淚水,亦早已如汗水蒸發殆盡。

約旦的國旗 在風中颯颯飄揚作響,向世界宣示著我成功登上修道院最高點的長征勝利。

更遠處還有其他瞭望台 但來到這兒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我乃瑋: 還不都是石頭)

跨越纜繩 我們走到摔下去會粉身碎骨的邊坡,跟不怕死的外國人一同欣賞這曠世奇景。

貝都因人帶著狗兒敏捷地在岩壁間上下自如,剛剛甚至還雙腳懸空 坐在修道院的屋頂。

整個世界,寧靜得失去了聲音。我知道,我們的旅程 從此又多了一道難忘的美麗印記。

很想在這兒一直坐到太陽下山,但一想到回去至少還要走三個多小時 還是早點上路吧。

歐洲的阿爾卑斯,中東的佩特拉。我們的不敗神話,今天 且由 Monastery 來壯烈譜寫。

我欲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氣蓋世,天不佑我命不好,命運不好又如何,遺跡遺跡奈若何!

 

~ MyGoal Jordan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nny 的頭像
    Danny

    愛我乃瑋

    Da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