⑱
卡蕾莎湖(Lago di Carezza),Dolomites 聲名遠播之琥珀青龍,無產階級眼裡的小爛湖。
我們是從東向西尋來,由 Canazei 走 SS48,經 Vigo di Fassa 小鎮,接入 SS241 山路。
Lago di Carezza 不愧是 Dolomites 的重要景點,收費停車場居然有 staff 人員幫忙取票。
卡蕾莎湖並不在一位難求的停車場這邊,尚隔了一條馬路,園方竟貼心地鑿了地下道。
「湖」的德語為 see,義大利語為 lago,都不認識也沒關西,反正圖案你一定看得懂。
先在地下道的廁所解個手,然後經由隧道迎向卡蕾莎湖,忽生一種太空旅行的奇妙感。
自隧道穿出,大名鼎鼎的 Lago di Carezza 立即出現面前;第一眼感覺,湖怎麼那麼小?
但 Lago di Carezza 之所以能成為 Dolomites 的 landmark 景色,絕對有其實力與道理。
瞧這近景之湖水碧綠,中景的森林挺拔,遠景之山脈崢嶸,果然是極富層次感的構圖。
可 Lago di Carezza 能說道的,似乎也僅止於此了;除了步道的角度,其餘均乏善可陳。
美則美矣,不用辯駁;然若與 Dolomites 其他景點之浩瀚比起來,這汪湖水顯得太陽春。
尤其,我們將 Lago di Carezza 安排在 Dolomites 旅行的尾聲,更突顯其天分略遜一籌。
在主力 Olympus EPL2 陣亡的狀況下,備用機魚眼 TG2 倒是恰好將湖水全景一網打盡。
後方襯底的山脈稱作 The Latemar group;最後丹尼和我乃瑋下了同一個結論,小爛湖。
如此不盡公允的評價,僅能嘆曰 Lago di Carezza 非戰之罪,只因排在了一堆強棒後面。
我乃瑋也說了,若當初將 Lago di Carezza 排在首棒,肯定區區幾十公尺也能忘情傾慕。
無奈曾經滄海,真的難為水;草草結束淺淺一汪琥珀青龍的巡禮,進入環湖森林步道。
Lago di Carezza 的遊客數量非常多,雖不至於摩肩擦踵,但也算人聲鼎沸、絡繹不絕。
林間望去,不過就是這樣一座小爛湖;如此姿色,竟也能吸引朝聖人潮,真教人納悶。
逆時針環湖途中,最令我們心曠神怡的,是那一根根筆直參天的林木,陽光綴灑其間。
行未盈百步,聽得附近有嬉笑聲。循音找來,見人群聚集休憩,敢情是有什麼好景色。
近前一看,不過如此,堪稱是動輒豪情萬丈、巨篆揮就的 Dolomites 當中最弱人氣景點。
據當地登山用品店的店員說,因年初降雪量少,致進水量不足,故湖水面積縮小甚多。
看來也是,設想 Lago di Carezza 水位若似往年般意氣風發,整體氣勢便不可同日而語。
暖冬無雪之害,從年初的 Lofoten 延伸至 Dolomites;滄海桑田,或許不過是轉瞬之事。
簡簡單單,不消半小時便把 Lago di Carezza 給繞完了,沒有太多驚喜,倒有幾分感慨。
Lago di Carezza 是無法下去親近的,這一層距離感,亦讓吾很難對此湖產生更多好感。
隧道口上方即公路,車輛往來,倍感 Lago di Carezza 之格局小家碧玉,匱乏大將之風。
回到停車場這頭,園區速食餐點咱沒興趣,索性駕車離去,結束 Lago di Carezza 之行。
但其實我們在 Lago di Carezza 這個點是安排三天的,原本訂的是疑似附近的這家飯店。
疑似? 因為 booking.com 上賣的人並不是飯店,而是疑似地主保留戶,客倌千萬小心。
丹尼被後來出現的極差負評嚇到,趕緊重新尋覓,這才有緣得遇最新上架的極品民宿。
民宿在距離 Lago di Carezza 約十五分鐘車程的 Tamion 村落,閒來我可以在樹下看書。
也可以在日出光芒萬丈時任性地賴床,讓陽光烤熱「瑪格麗特」(Margaret)的每個角落。
B&B Fior,有我們在 Dolomites 最快樂的天堂時光,同時亦是最悠然的 perfect ending。
於 Tamion 及 Lago di Carezza 之間,接近 Passo Costalunga 的 Carezza,有一處纜車。
此纜車名喚 Seggiovia Paolina,直上後頭的 Rosengarten group,上面有隻特別的老鷹。
不急,旁邊有家四星 Sporthotel Alpenrose,看報的小姐正是告訴我們降雪稀少的店員。
我乃瑋在這間宛如寶庫的店裡,把未來十年 Dolomites 健行所需的衣物買齊,樂不可支。
乘 Paolina 纜車去看老鷹,是我們 2017 在 Dolomites 的最後一趟健行,心情特別不同。
迎著 Rosengarten group 凌風而上,或許 Rosengarten 亦將列入未來的重點也說不定。
海拔 2125 公尺的 Rifugio Paolina,位於山頂纜車站旁,往右上方去的山徑即老鷹之路。
這條山徑還有自己的名字,叫作 Masarè Path,為 Dolomites 最具紀念意義的一條步道。
所紀念之人為 Theodor Christomannos,此君建樹甚多,當可譽為 Dolomites 開拓之父。
Christomannos 投入建造 The Dolomites Road,並目睹 1910 年 Karersee Hotel 的大火。
一只 bronze eagle 雄立崖邊巨岩之上,那便是 Theodor Christomannos 的 monument。
在 Paolina 纜車站碰見的奧地利老伯,驕傲地告訴我們,此雄鷹凝視的方向正是奧地利。
何故? 因 Theodor Christomannos 乃奧地利人,象徵心繫家鄉、不忘祖國、魂歸故里。
對於東方的無產階級來說,這隻雄鷹令咱聯想到的,更多是楊過和小龍女的神鵰俠侶。
一隊登山客至此,在老鷹之旁擺出了帥氣無比的群英像,豪氣干雲,非常的 Dolomites。
◭◮ UNESCO World Herit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