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命縱橫 ◈
大秦帝國第二部,前幾集須適應與首部曲迥異的導演手法及演員風格,後可漸入佳境。
秦惠文王,贏駟(富大龍);秦孝公贏渠梁之子,「寡人願做明君,開疆擴土以強國。」
張儀(喻恩泰);縱橫家,入秦為相,獻「連橫」之策,「東出不惟秦劍,還須橫強。」
犀首,公孫衍(姚櫓);不遺餘力鼓倡「合縱」之計對抗「連橫」,發動「五國伐秦」。
「犀首秦皮魏骨,張儀魏皮秦骨,至於商鞅者,入秦以後脫胎換骨,皮骨皆秦人也。」
惠施,惠子(楊新鳴);魏相,極力在外交戰場上為「只有挨打的份」的魏國斡旋求和。
魏惠王(李立群);國勢由盛轉衰的關鍵君主,終淪至「替秦王牽馬執鐙」的不堪窘境。
今日我告訴諸位,「商君(鞅)之法,非酷律苦民之法,乃富國強民之法,秦必遵之。」
魏紓(傅淼),秦惠文后;先於荊軻,刺秦第一人,國仇與私愛糾葛,權力遊戲的棋子。
魏襄王,魏嗣(張博);魏惠王之子,質秦,贏駟謂其「不是猛虎怎配你我兄弟蒙養。」
秦武王,贏蕩(赫子銘);秦惠文王與魏紓之子,恃其神力舉「龍紋赤鼎」卻骨折而亡。
巴女(袁菲);青年贏蕩征蜀時所遇之無緣佳人;後飾楚使之女項萌,成為秦武王王妃。
贏華(荊浩),秦將;驍勇好戰,秦劍出鞘歷來飲人鮮血,秦王讚譽「我秦國天神也」。
贏疾(周波);秦國宗室,輔國之股肱良臣,綽號「智囊」,出將入相,受封「嚴君」。
蘇萱(楊鍅涵);萱蘇客棧,張儀初戀。「秦律有云,成年男子無故嚎啕者,送官府。」
「在秦國哭也犯法? 我秦律讀過,沒有這一條。」蘇萱:「我剛加的。」留下淒美伏筆。
王則剛毅,「我大秦男兒從不知眼淚為何物,以後別讓我再看見這種東西掛在臉上。」
魏章(趙毅),魏人秦將;張儀主張上善伐交,秦國國策自此改以邦交為主、伐戰為輔。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邦交之要,利人利己,無利則無交。」
猗蔚(任正彬),巨賈富商;商人無祖國,一個「利」字,貫穿了戰國主軸的實用主義。
白起(孫霆);秦國新一代名將「戰神」崛起,英武不凡,智勇兼備,得一將而平天下。
韓宣惠王(馬衛軍);愛棋成痴,因太子陣亡而怒殺秦士兵馮高,意氣用事,固執無悔。
韓朋(王寧),韓武安侯;力主反秦,「危如累卵,談何明日。與其偷生,不如共死。」
孟嘗君,田文(劉磊);齊相田嬰之子,嘉慶王朝的廣興。戰國四公子之一,粉墨登場。
陳軫(焦俊翔),齊人,秦國謀士;列國不乏人才輩出,卻屢屢為秦國所用,坐失良機。
甘茂(孫強),楚人,秦國名將;由張儀引薦,初任贏蕩之師,後與贏疾互為左右丞相。
楚懷王(彭波);第一部秦國宿敵魏國一蹶不振後,第二部由楚國取代,成為南方對手。
昭陽(鄭天庸),楚令尹;因懷疑門客張儀竊玉並驅逐,反激就張儀「必竊國以報之。」
屈原(楊志剛),楚左徒;劇中皆稱「羋原」,憂國憂民,為本劇秦宮廷之外最大亮點。
子蘭(魏華),楚懷王之子;有屈原這般的忠臣,當然要有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對照組。
鄭袖(張璇),楚懷王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幾句柔言嬌語,硬漢屈原也得軟化屈服。
屈原憂憤,每每咄咄逼人,言詞之鋒利有如刀劍,不難想見這位悲劇人物註定的下場。
羋八子(寧靜),楚女;由張儀引見,正史版《羋月傳》之「蜜罐子」王妃,率性露骨。
贏稷(劉釗宏),惠文王與羋八子之子,後為秦昭襄王;少年柔弱,落難王子偕母質燕。
義渠駭(陳昊),義渠王;羋八子舊愛蠻伢子,「功名不過身後事,人間還需真情義」。
羋琰(陳曉),義渠王與羋八子之子;小籠女陳妍希版《神鵰俠侶》的楊過,英氣逼人。
趙弋(高海成),秦將;第二部手法寫實,將第一部「神格」的色彩拉回「人性」層次。
魏冉(張振華),羋八子同母異父之弟;山賊出身,戰場揚名,史記《穰侯列傳》本人。
世道如此,悲夫張儀;生之漫漫,總有離人;生之漫漫,也有故人,美夢成真終有盡。
姬狐(王笛),周室公主;竟落草為寇為山寨大王,與張儀相戀,最優雅最離奇之角色。
荀子持「庖丁解牛」之刀;張儀:「手別抖啊。」荀子:「這把年紀,手不抖很難的。」
人生自古,多情豪邁,一腔熱血,只求一搏;列國紛爭風起雲變,秦宮廷亦暗潮洶湧。
第一部以老甘龍為反動集團之首,雖遭翦除,第二部仍有敵視羋八子為妖婦的關內侯。
贏壯(劉輝),關內侯之子;陰險狡詐大反派,處心積慮把持朝政,終釀「季君之亂」。
君臣互動精采犀利,有巧舌如簧、伶牙俐齒的張儀,亦有悲天憫人、寧折不彎的屈原。
然而「英雄建功、國士封侯,不過過眼雲烟;美人在懷、玉手相握,才是今生幸事。」
從今以後,秦與山東諸國邦交,不依口舌,但憑秦劍;順勢者得天下,虎狼之態盡現。
王權爭霸的路上,若無對手豈不寂寞,若無玄機豈不無趣;時候不到,勝敗未可知也。
強則強,弱則亡;「於後世千秋萬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敬這大爭之世,敬這小酌之時;古往今來問鼎者已成過眼雲烟,王侯將相,匆匆過客。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