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 ☭ 53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別忘了莫斯科的凱賓斯基的花瓶裡,野百合也有冬天。
如果說前晚入住 Hotel Ukraina 是對蘇聯時期史達林式建築的宏偉外在,釋放仰慕與崇敬。
那麼今之 Nikol'skaya Kempinski Moscow,即是對帝俄風華的優雅內在,進行復刻及緬懷。
迷人的俄式美學,就像上有穹窗的精緻彩繪,下有地毯的繁複飾紋,無時不將我通體包圍。
古典富麗的圓形 upper deck lounge,浸覆於猶如太陽的炫黃光芒籠耀下,璀煥不似人間。
嚴冬的莫斯科,房客稀寥。彷彿此乃我倆專屬的溫馨小天地,恣享流轉於無人侵攪的靜好。
此生既然註定為把錢花光的無產階級,且容我暫偽裝一刻,化身前世紙醉金迷的上流豪門。
數個大小不一的同心圓,如合奏般上下呼應。曲弧之美,似圓桌上的皎白花卉,輕柔綻放。
兩側的大理石階梯,合拱浮華。百年前貴客雲集的伯爵宮邸,宛若從未脫離那段流金歲月。
迴廊上所掛畫作亦蘊含不俗品味。各自盪開的漣漪,恍如杯觥交錯之盡歡,猶仍餘韻繞樑。
樓層間所相隔的,是過往階級的巨大差距。灑下的夢幻光影,是外人難以窺探的無法企及。
時空停滯在金粉世家驕奢淫逸的貴族年代,此刻的我反倒像是穿越宇宙、誤闖蟲洞的旅人。
撫著觸感滑順的木質扶手,緩緩跨階步下一樓。繁華謝幕,南柯一夢也到了該寐醒的時分。
正午退房。離 16:40 開往聖彼得堡的火車尚早,故先寄存行李,再利用這段空檔外出走走。
出門右轉,大道盡頭是七姐妹之「藝術家公寓」(Kotelnicheskaya Embankment Building)。
「工藝博物館」(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музей),為俄羅斯復興風格 (Russian Revival) 建築。
粉紅色神殿則是東正教教堂 (Xрам Святого Апостола Иоанна Богослова Под Вязом)。
隨後鑽入地鐵「盧比揚卡站」(Лубя́нка),先儲值,再搭紅色 1 號線前往「文化公園站」。
昨天從烏克蘭飯店坐 5 號環狀線過來時,也有在此「文化公園站」(Парк культу́ры) 轉乘。
1935 年啟用,站名取自附近的文化公園,即與小說同名之「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
「文化公園站」一號出口,厚沉的木頭窄門上方有等寬方形浮雕,描繪市民休閒活動神態。
右轉順著 Komsomol'skiy Prospekt 街一直走,經過 Aзбука вкуса 超市這棟建築就快到了。
到哪裡?專程坐地鐵來這兒,不是為了去看高爾基公園,而是來尋找一座風格獨特的教堂。
此即「聖尼可拉斯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 in Khamovniki),建於十七世紀的晚期。
教堂隱身在清幽的小公園之內,為「莫斯科巴洛克」(Muscovite Baroque) 式的建築典範。
由於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就住在這個教區,所以教堂門口這條就叫 Leo Tolstoy Street。
標配五顆洋蔥頂之下,是層層仿俄羅斯民族風頭飾 kokoshnik-type 的弧形規壁,象徵天火。
折回「文化公園站」,進入的是 5 號環狀線月台,白亮色調拱頂,與紅色 1 號線大不相同。
狗兒也能搭地鐵?算算在莫斯科已住了一星期,坐了一個禮拜的地鐵,這倒是頭一回看見。
5 號環狀線坐往「紅色布里茲涅站」(Краснопре́сненская),下車即見鐮刀斧頭,超興奮!
「紅色布里茲涅站」之人物浮雕,全以 1905 年的俄國革命和 1917 年的二次革命為主題。
站深 35.5 公尺,於 1954 年啟用。據聞車站內曾有史達林和列寧的雕像,可惜早已被拆除。
1905 年第一次俄國革命雖失敗,但終究不能抵擋 1917 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接踵到來。
從 5 號環狀線的「紅色布里茲涅站」可經由連通道,直接轉換至紫色 7 號線的「軍營站」。
「軍營站」(Баррикадная) 已被維基百科更譯成「路障站」,乃紫色 7 號線的首座車站。
因 1905 年暴動時,此區曾廣設路障,故得此站名。有人說燈飾設計的靈感即是仿效路障。
電梯底層出入口的金屬花飾為「路障站」特色,五角星和鐮刀斧頭相間串聯,看了就開心。
來「軍營站」之目的,則是為了看七姐妹「文化人公寓」(Kudrinskaya Square Building)。
叫「路障站」怪怪的,所以我還是習慣叫「軍營站」;現在才零下 7 度,難怪感覺好暖和。
零下 7 度好溫暖?難不成這是傳說中山難失溫時的「反常發熱脫衣」現象? Of course not.
跟前幾日每天動輒零下 25 度相比,零下 7 度當然好熱!愛因斯坦相對論又再次得到驗證。
史達林七姐妹 (The Seven Sisters) 先前已蒐集了莫斯科大學、烏克蘭飯店、外交部大樓。
「文化人公寓」落成於 1954 年,是七姐妹當中最晚竣工的一座,外觀卻比其他六座平庸。
其高度 160 公尺,儘管在七座 Stalinist skyscrapers 中只排名倒數第三,但仍是摩天巨樓。
蘇聯時期「文化人公寓」原是政界菁英的府邸,目前則是富人及時尚新貴進駐的高級住宅。
當時蘇聯規定七姐妹的頂端一定得安裝五角紅星,感謝俄國政府到現在仍保留住未嘗拆除。
從大樓正面的 Кудринская площадь 公園仰望,最具完整氣勢。中央噴泉冬季呈休眠狀態。
返回「軍營站」,外牆石雕刻畫的是 1905 年的起義事件,但沒想到竟成了鴿子的歇息地。
兩小時過去,時間消磨得差不多了,該是回凱賓斯基取行李、並動身去聖彼得堡的時候了。
7 號線坐至「庫茲涅茨克橋站」(Кузне́цкий мост),瞬間又接回 1 號線「盧比揚卡站」了!
★ Москва,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