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un Also Rises ~ 32 ❍
許多朝聖者喜用「魔王」關卡來形容庇里牛斯山,但你看那些羊舒服的樣子就知道並不是。
但凡翻越庇里牛斯山的朝聖者,不管打尖還是住店,肯定都會提到這一家 Refuge Orisson。
不過也不是百分之百,亦有因天候惡劣、道路封閉,而改走 D 933 接 N-135 公路的例外。
但如果走的是外頭的公路,恐怕就難以見到晨光下這一幕,朝聖者踽踽獨行而來的剪影了。
一宿 Orisson,絕對是我們 Camino de Santiago 最經典、也最難忘的 albergue 入住體驗。
細數過往,上一回過這種上下舖的「團體生活」,要追溯至 2012 瑞典的帆船青年旅館了。
畢竟不能太委屈我乃瑋,albergue 偶一為之可也,不可常態;今既得 Orisson,於願足矣。
人差不多都走光了,是時候該動身了;昨朝聖護照已蓋了章,出發前,留言簿上再刻筆跡。
本日翻越庇里牛斯山(Pyrénées),被我們視為此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最重要戰役。
上蒼垂憐,今賜我一個如此完美無瑕的豔陽天!懷裡揣著的回馬槍備案,可以直接丟棄了!
由 Saint-Jean-Pied-de-Port (意即 at the foot of the pass)至 Roncesvalles,有兩條路可選。
多數朝聖者走的,也就是現在我乃瑋腳下這一條,喚作「拿破崙路線」(route Napoléon)。
簡單來說,route Napoléon 即「山路」(high route),至高點 Col de Lepoeder 為 1410 m。
所以庇里牛斯山海拔最高僅 1410 m 而已?非也!其實際的最高峰 Pico Aneto 達 3404 m。
隔開歐陸與伊比利半島的庇里牛斯山,總長 435 公里;朝聖之路跨越的這一段,相對平緩。
海拔 1410 m 若擺在台灣,都算低矮山群了,到底是有多難爬,才會被視作「魔王」等級?
這次旅行回國後,台灣正好上映了一部德國電影《我出去一下》(Ich bin dann mal weg)。
該片雖描寫朝聖之路,但演到主角翻爬庇里牛斯山的情節時,電影院裡的我不禁坐立難安。
只見主角冒著風雨,在亂石堆中賣力攀滾。我倆皺眉相覷:「那根本不是庇里牛斯山啊!」
另部電影《朝聖之路》(The Way)的故事,也是從主角馬丁辛的愛子命喪庇里牛斯山而起。
綜上所述,各個版本庇里牛斯山的 stereotype,不論親身經歷或電影想像,皆屬危邦慎入。
人有「人設」(人物設定),山也有「山設」;今天,我就要推翻這庇里牛斯山的「山設」!
依我乃瑋的視角,請自行體會庇里牛斯山的平順美好。沒有浮誇之添飾,只有真實之景相。
柏拉圖《理想國》的「洞穴理論」這樣形容:人背對洞口,火光將事物投影在洞底牆壁上。
不曾轉頭的人,以為眼前所見即真相。他們不懂齊秦所唱「外面的世界」,也不想去理解。
然而,事出必有因。在十二世紀《Codex Calixtinus》這本古老的朝聖之路指引書即提到:
There, in that Basque Country, the road of Saint-Jacques joins onto a very high mountain.
Its immense height makes those who mount it think that they touch the canopy of heaven.
國外網站也動輒以 tough 及 difficult 來形容 Crossing The Pyrénées,可見絕非空穴來風。
那麼 the toughest stage 或「魔王」之說,究竟從何而來?我想,其惡名成因可分為兩點。
一、Crossing The Pyrénées 乃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首段,步行距離長達 26 公里。
朝聖者一開始缺乏經驗,在身心尚未進入狀況之下,就直接挑戰一日越嶺,自然倍感吃力。
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像我乃瑋這樣分成兩天來走。在 Refuge Orisson 住一宿,輕鬆寫意。
其二是季節與氣候。朝聖者或為了避開西班牙夏季七八月份的酷暑,多選擇較涼爽的秋冬。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少了日頭赤炎炎,卻多了濃霧、冰雹、風雨、低溫等不利因素。
現在擺在我面前風景秀麗的開闊之路,若換成惡劣天候,就是條無法遮風避雨的坎坷之途。
正因為如此,才有 alternative 另一條路線選擇:The valley of Charlemagne via Valcarlos。
棄山路而改走公路,Pilgrims who go through this valley do not have to climb the mountain.
只是,若因畏難避險而捨棄了經典的庇里牛斯山段,那麼走這段朝聖之路還有什麼意思呢?
總之,Refuge Orisson 休息了一夜之後,精力充沛,至少今天剛開始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
我乃瑋不辛苦的原因還有:你看其他朝聖者皆須肩負背包,任重道遠,唯獨我乃瑋不需要。
一對朝聖者擦身而過,男士看了看丹尼大背包的份量,先是會心一笑,然後點頭表示稱許。
一路行來,視野遼闊,坡緩好走,完全不是他人描述的苦遇風霜雪雨、奈何天地無情那樣。
羊群低首,雲淡風輕,好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圖畫。韓國妹索性直接坐於道中央自拍。
竹杖芒鞋輕勝馬,走出柏拉圖的火光虛影洞穴之外,走進了真實庇里牛斯山的美好與可愛。
踏青青草原,望群巒起伏。這兒,是我們認為庇里牛斯山 Camino Francés 最美麗的一段。
正好早餐此時也消化得差不多了,背包隨性一丟,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適合席地野餐呢?
拿出昨天於 SJPP 買的 Basque cerise,在巴斯克地區的 Pyrénées,吃正統的巴斯克蛋糕!
雖無冷藏,放了一夜的巴斯克蛋糕並沒有變質。就著開水,與羊兒於天高地闊的原野共食。
儘管走到這裡,才是今日翻越庇里牛斯山步行 18 公里的開場白而已,但我已然開心無比!
❍ Étretat + Mont Saint Michel + Pyrenees + Pamplona + Trolltunga + Kjer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