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Great Ocean Road to Tasmania ~ 42
山青水明幽靜靜,湖心駛來船一艘。正午時候人行少,半空雲影水面搖。~ Lake St. Clair
Australia’s highest altitude ferry,澳洲最高海拔(738 m)渡船 IDA CLAIR 號,一日三班。
往返於聖克萊爾湖最北端的 Narcissus Bay,以及目前我所在最南端的 Cynthia Bay 之間。
Narcissus Bay 有間木屋 Narcissus Hut,落於著名的 Overland Track 健行必經路線之上。
健行者可利用渡船,節省 Overland Track 最後一段路程,難怪這些下船的人大包小包的。
這回行程本就排得有些緊湊,Lake St. Clair 主要留給 Pumphouse,所以沒時間遊湖了。
離開聖克萊爾湖趕赴今晚搖籃山住處,往中繼點 Queenstown 方向前進,還要 86 公里。
沿 A10 公路向西,綠意飛掠而過。眼裡殘留影像卻仍是剛剛 Lake St. Clair 的湖水正藍。
金黃絨毛似的原野鋪好鋪滿,簡單起伏的山形在左手邊出現,但方向不對,不是搖籃山。
喔?還有什麼 Surprise Valley「驚訝谷」?好生期待等一下的景色會讓我如何瞠目結舌?
結果 200 公尺後的「驚訝谷」只是一處路邊的停車場,並沒有啥子 Surprise,苦笑收場。
沒想到真正令我們驚訝的在後頭;一路駛出群山,左右忽然開朗,藍色自兩旁湧了出來。
爆藍湖水,絕美艷麗,讓人無法專心開車。你看看,這座橋才有資格叫 Surprise Bridge。
這景色實在太過誘人。過了橋之後,正想找個安全處暫停,剛好有塊空地可以為我所用。
太好了,停好車無後顧之憂,挨著路邊走回橋上,待我好好欣賞這不期而遇的無名風景。
眼前的湛藍湖水,喚作 Lake Burberry,乃 Crotty Dam 大壩淹沒上游所造成的人工水庫。
這水庫會不會太美了?奢侈品的 Burberry 若跟大自然的 Burberry 相比,當頓時等而下之。
這一日的塔斯馬尼亞,跟「藍」劃上等號了。可惜周邊未設觀景區,只得將就橋上走走。
也幸好來往車輛稀少,不致有安全顧慮;快速橫越馬路,換至另一側看看風景有何不同。
北邊的湖水依然正藍得深邃飽滿,不禁頓生足以媲美「挪威」之讚嘆,真美者,亦若是。
挪威山水之美,正是似今日這般公路邊隨處可遇,大巧不工,信手拈來無不是磅礡鉅作。
看來塔斯馬尼亞臥虎藏龍,僅這樣約略繞一圈似乎囫圇吞棗了,或許該多留些時間停駐。
其實最初盤算也是想全程都走塔斯馬尼亞,只是後來被大洋路分走了,才變得拮据緊湊。
上車繼續趕路,到今晚落腳的 Cradle Mountain Highlanders 尚餘 130 公里遠,拖沓不得。
山迴路轉,Lake Burberry 忽又出現了,足見水域之大。但適才所見加總,不過一隅而已。
整片 Lake Burberry 面積達 54 平方公里,而台灣最大的曾文水庫也才 17 平方公里罷了。
況且那還是曾文水庫滿水位的狀態下,要是枯水期那更是相形見絀,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接下來進入 Linda Valley「琳達谷」;「驚訝谷」沒有驚訝,「琳達谷」自然也沒有琳達。
一路口見有 lookout 指標,按大洋路習慣,毫不猶豫彎進去,結果愈爬愈高竟上了山去。
遠遠見到山路旁有一懸空觀景台,應該就是那兒了。叫我特地彎上山來,最好風景不錯。
原來此地叫 Iron Blow Lookout,「鐵打礦坑」觀景台,不是翻臉無情的「鐵打的兄弟」。
一旁設有停車處及迴轉空間,四周整理得乾乾淨淨的,可見這兒的觀光不是隨便搞搞的。
Iron Blow 就是個產銅的礦場,這讓我們聯想到瑞典的世界遺產 Falu Gruva「法倫銅礦」。
遠眺的小片藍色湖水即剛剛的 Lake Burberry,這片寬闊的山谷便是來時路 Linda Valley。
礦坑之上造了一座向外突出的懸空觀景鐵橋,造型簡單,倒也符合不拘小節的粗獷意象。
Linda,本為因採礦而興盛的小鎮,後由於礦業一夕沒落,現已成無人居住的 ghost town。
Iron Blow 自 1884 年開採,迄於 1929 年,礦坑早已廢棄不用,徒建鐵橋緬懷昔日榮景。
向下俯瞰,一汪綠色潭水,幽幽靜靜地躺在礦坑底部,有點兒冰島 Kerið 火口湖的味道。
景觀尚可,有些滄桑及荒涼感就是,作為 A10 公路中途休憩點還不錯,不算騙人的地雷。
地屬 Tasmania West Coast 山脈的 Mount Lyell,山體顏色花花綠綠,應是土壤含礦所致。
除了懸空觀景台,別無他物,殘餘的歷史觀光價值,精華都濃縮在這一小座鐵橋之上了。
A Twist of Fate,and Life Changes Forever;居民後多遷往 Gormanston 及 Queenstown。
山下散落幾棟房子的社區即 Gormanston,看來也沒幾戶人家,為盛起暴落作最後見證。
離開 Iron Blow,續往 Queenstown前進。沿路草木不生,恍惚間有些闖入異世界的感覺。
回到轉上山的丁字路口處,未停車細看石碑。然虎死留皮,恐怕也只能這般留個念想了。
山路蜿蜒,黃澄澄的山色在陽光照耀之下,分外明亮,吸引我們於彎道處空地停了下來。
這裡立了一塊橘紅色的大銅牌,上頭鏤刻了地名 Queenstown,代表已踏入其地界範圍。
由於澳洲右駕靠左行駛,正好順勢停車不麻煩,站在這個瞭望點可以遙眺 Queenstown。
Queenstown 這個名字,同為紐西蘭南島觀光重地「皇后鎮」所用,論名氣可大得多了。
一部礦業史,百年孤城淚。成敗難料,興亡轉瞬,礦山依舊人事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塵。
✧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