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 ☭ 43
「全俄展覽中心」(ВДНХ),霸氣外露,披一身白甲,毫不掩飾的自信堅定,屹立生威。
隔壁「太空博物館」(The Memorial Museum of Cosmonautics)還剩一部份,先看完再說。
這架乃美國的「發現號」太空梭(STS Discovery OV-103),1984 年 8 月 30 日首次飛行。
印有「中国航天」的是「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別稱「神箭」,於 1999 年首次發射。
我乃瑋身旁,為蘇俄「質子號運載火箭」(Прото́н),曾載運「和平號太空站」艙體入軌。
這兩位蘇聯太空人,左邊是加加林(Гагарин),右邊是他的好朋友,科馬羅夫(Комаров)。
科馬羅夫是史上第一位罹難的太空人,如希臘神話「伊卡盧斯」(Icarus)蠟翼融化翻版。
蘇聯太空梭暴風雪號(Буран),及首位女太空人,泰勒斯可娃(Валентина Терешкова)。
當畫作的想像成為了現實,抑或現實超越了想像,人類的窮索僭越,最終是福?還是禍?
洗手間的圖案,獨具「太空人」特色,令人會心一笑,男女有別,看不懂俄文也沒影響。
左,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2012);右,則為南韓第一位太空人,李素妍。
李素妍是亞洲第二位進入太空的女性(2008),而首開先河者,是日本的向井千秋(1994)。
2009,四月 12 日「宇航節」(Cosmonautics Day)這一天,博物館重新開幕,普丁蒞臨。
原址本來僅有 1964 初立的火箭紀念碑,17 年後的 1981,才迎來底部太空博物館的設立。
高 107 公尺的火箭紀念碑,揭幕日為 1964 十月 4 日,誌念 Sputnik 1 號衛星發射七周年。
但太空博物館不管是 1981 初啟,還是整修三年後的 2009,開幕日皆選定在四月 12 日。
四月 12 日,就是長得有點喜感的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首位進入太空人類的日子。
盲人點字板,加加林、他所乘坐的「東方一號」(Восток-1)太空艙、以及搭載用的火箭。
參觀至此結束,妙的是在出口處的天花板上,仰頭一望,居然是一大片古埃及圖騰浮雕。
對照展館內部,充滿現代科技感的空間及擺設,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埃及意象,令人玩味。
再看見另一處竟有馬雅文明的經典復刻石雕,設計者的意有所指、弦外之音已昭然若揭。
領回寄存外套,走出公園,穿過電車軌道,逕行前往對街不遠的「全俄展覽中心」會場。
街邊智慧型公共廁所,外觀堅固又新穎,似乎還配備暖氣供應,由小處即知城市之先進。
比較靠近會場入口的車站,乃單軌鐵路 13 號線「展覽中心站」(Выставочный центр)。
而我們一早坐來搭的是地鐵 6 號線,下車站名為「國經成就展站」(ВДНХ),兩者不同。
「全俄展覽中心」(ВДНХ)看似威猛,其真實身分卻是展銷中心,自 1939 年起對外開放。
展場大門(Арка Главного входа ВДНХ)氣勢雄偉,頂部高舉農作物的金身男女分外醒目。
1939 一開始,這裡叫作「全聯盟農業展覽館」,所以塑立有農產豐收的象徵物也不奇怪。
俄式大門偏好如此設計,印象裡「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的門口亦是這般威武形象。
從大門口進入、穿越廣場、步行到主展館的這段直線距離,實際走起來比感覺上的要長。
1941 年曾因蘇德戰爭停運,後經改造,於 1959 年以「蘇聯國民經濟展」之名重新出發。
主展館前立有「列寧像」(Vladimir Lenin Monument),列寧左前方是莫斯科 850 摩天輪。
Pavilion № 1 Central,白色巨塔主展館;廣場兩側燈飾似以麥穗造型來設計,切合主題。
列寧手拉衣襟,舉首目光昂揚,身後的五角金星冉冉上升,無產階級的血液亦隨之沸騰。
蘇聯時期,用於展覽蘇聯各項科技成就,及各加盟共和國之風采文化,或召開學術會議。
蘇聯解體後,1992 年更名為「全俄展覽中心」,展館則改頭換面,以市場模式對外出租。
如此大器的「史達林式建築」(Stalin's),唯有搬出蘇聯拳王 Ivan Drago,方能與之匹配。
站在「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下方,朗朗乾坤光明堅定,分外開心。
大殿之前,仰望列柱頂端,鐮刀斧頭於陽光下熠熠生輝,往無產階級心中灌入無限感動。
2014 年,也就是我們到訪的這一年,又改名為「國家經濟成就展」,地鐵站亦以此命名。
門口這張照片裡,再度同時存在這個世界上丹尼最愛的兩樣人事物,第一當然是我乃瑋。
第二便是 CCCP,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蘇維埃共和國聯邦。
進入主展館內取暖,驚訝裡頭居然有點像我們的光華商場,而且還有呷騙的串燒料理呢。
內外落差頗大,販賣的商品琳瑯滿目,多半是一些無用的擺飾品,當然也有俄羅斯娃娃。
逛完難免有點兒外強中乾的落寞感,不過沒關係,光是一整排鐮刀斧頭就夠我開心的了。
「國際友誼噴泉」(Фонтан "Дружба народов"),16 座鍍金人像代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解體之前,蘇聯 16 個加盟共和國當中,另外下轄 20 個自治共和國,譬如「卡累利阿」。
位於我乃瑋和噴泉的正後方,外觀像座倉庫的覆雪暗咖啡色建築,便是「卡累利阿館」。
「卡累利阿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西接芬蘭,有世界遺產「基日島」(Kiži)。
主展館之後,偌大會場尚有一些加盟國或友邦的展館,造型各異,且待我慢慢踏雪尋奇。
★ Москва,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