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edo ~ 麗水圍城,獨霸一方的金銀島,托雷多。
" Whoever has not seen Toledo has not seen Spain. "
『沒有看過托雷多的人,就沒有看過西班牙。』西語古諺如是說。
總覺得西班牙諺語都很誇張,說得好像非來這地方不可似的。
而且若是把諺語中城市的名字隨便換一個,照樣也可以成立。
車上第一眼見到的托雷多,是黑的,嚴重背光。心涼了半截,但沿河谷繞到另一側,
隨即逐漸見到壯闊景色。還好這太加河畔眺望托雷多的最佳地點,此時屬於順光狀態。
若是天氣這麼好,來到這兒卻是嚴重逆光,肯定會嘔到吐血。
午後四點的陽光,柔和亮麗。將托雷多古城妝點得迷樣而夢幻,如此美艷,不可逼視。
攫獲我心目中西班牙十大美景的第六名。印象中的托雷多遠景,總有一種雜亂無章,
落後的貧民窟感覺。可是待親臨此地,才發覺亂雖亂矣,卻有難以言喻的層次美感。
錯落之美當下深深打動了我,也打破了我的錯誤印象。陽光好強,強到眼睛都睜不開。
陽光下的托雷多,不再是貧民窟,而是閃亮奪目的"黃金之城"。還好有帶墨鏡,
趕快回去車上拿,這樣拍照起來就自然多了。
行前對於"托雷多"三個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郭靖的安答",只覺得這地名聽起來,
好像是郭靖在傻呼呼地叫"拖雷安答"。
不過今日拖雷安答... 不是,是托雷多終於洗刷了他的冤屈。
而且若就我們對"城市"的喜愛度而言,托雷多也僅次於隆達。
最高處明顯的四角建築物,就是"阿卡乍堡"(Alcázar),今晚要住宿的阿方索六世旅館,
就位於阿卡乍堡的旁邊。
太加河(Rio Tajo)環繞成要塞的托雷多,在 1561 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
決定遷都到馬德里之前,一直是全國政經宗教中心。
這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便是在電影伊莉莎白輝煌年代中,發動無敵艦隊,
跟英國海戰的那個鳥仔腳天主教西班牙國王。
電影開始,有一幕菲力普二世帶著女兒,接受群眾歡呼的場景。看那四方角樓,
對照當時歷史,很可能就是當時繁盛的托雷多。
因為雖然當時菲力普二世,將首都移往名不見經傳的馬德里,
但托雷多是西班牙教會的首席教宗所在地,仍舊是宗教中心。
不過那個僅出現數秒鐘的四角要塞場景,也有可能在另一處菲力普二世的王宮行政地,
"埃爾‧埃斯柯里爾"(El Escorial)。
總之,導演沒有明說,也沒有把時間地點及事件交代得很清楚,資料也找不到,
只待對歷史有研究的路人甲來告訴我真相了。
(View of Toledo, 1597, El Greco)。菲力普二世將首都移走後意外保存了托雷多的風貌,
據說現在看到的托雷多古城,跟數百年前的樣貌竟沒多大改變。
跟四角阿卡乍堡一樣明顯的地標,還有托雷多大教堂,此教堂是西班牙的大主教教堂。
也是西班牙教會總部所在地。眺望完托雷多美景後,走進古城,來到了托雷多大教堂。
Toledo ~ 城市的心臟 托雷多大教堂(Catedral de Toledo)
人們都說,托雷多大教堂,是全西班牙最美麗的哥德式教堂。不過這個美麗的稱譽,
不是指它的外在,而是指教堂的內在。
領隊先帶大家到不知名的公園內,上完廁所後,開始步行,往大教堂而去。
公園內一隅的雕像,好像是葛雷柯畫中的人物。
四點半的陽光,灑進托雷多的古城內,把巷弄中的磚牆民房,照耀得比皇宮還漂亮。
就這麼不經意的一瞥,亦覺魅力四射。
本來覺得外頭陽光如此艷麗,此時進入教堂參觀實在很可惜。不過待進去大教堂之後,
這種先入為主的愚蠢想法,隨即消失。
教堂內是不准照相的,所以我只能用下面這句評語,取代畫面。托雷多大教堂,
是僅次於梵諦岡聖彼得教堂,最有看頭的教堂。
教堂內共有三處與眾不同的地方,其一是合唱壇(Coro)。精雕細琢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其二是可愛的聖母耶穌像。這尊聖母懷抱幼兒耶穌的雕像,雕刻得圓潤珠滑動感十足。
耶穌還把手撫觸聖母的下巴,極富趣味,我前後共欣賞了三次。
至於教堂內最極致不同的第三處,則是"聖器室"(Sacristia),以畫作"脫掉基督的外衣"
(The Disrobing of Christ)為代表。這幅畫是埃爾‧葛雷柯的巨作。
也是托雷多大教堂鎮館之寶,整個聖器室彷彿是美術館,除此畫外尚有其他名畫在列。
埃爾‧葛雷柯(El Greco)被譽為是"西班牙三大畫家"之一,其畫作特色就是畫面巨大。
且人物頭部與身長不成比例。以"脫掉基督的外衣"為例,當人們由下往上仰望畫作時,
會因為視覺仰角的關係,比例趨於正常,這就是葛雷柯的用意。
當然這幅巨作的偉大絕不僅於此,據說睜著眼的耶穌也屬少見。
就在我們欣賞這風格極端迥異的迫力畫作時,教堂突然跳電了。
聖器室內陷入一片漆黑,只剩出口迴廊處有微弱的光線。此時我們想到的,
是電影裡頭有厲害神偷要來偷名畫的情節。
突如其來的跳電,結束了華麗且處處藝術的大教堂內部參觀,這是上帝的旨意。
要我們走出大教堂外,迎著夕陽,擁抱藍天。
就像到格拉納達,會一直聽到亞拉岡和伊莎貝拉的名字一樣。到了托雷多,
就會一直聽到"埃爾‧葛雷柯"的名字縈繞不去。
據說托雷多是葛雷柯畢生鍾愛的城市,在他離世前的四十餘年,都沒離開托雷多一步。
於是葛雷柯等於與托雷多畫上了等號。
托雷多另一必看之處是"聖多梅教堂"(Iglesia de Santo Tomé),
走在巷弄之間,抬頭仰望聖多梅教堂穆迪哈爾式的高塔。
來到這座小教堂,買了門票,目的只是為了看葛雷柯另一幅畫。
那就是鉅作"歐貴玆伯爵的葬禮"(The Burial of Count Orgaz)。
這幅"歐貴玆伯爵的葬禮",就掛於教堂靠廣場側的巨大牆面上。
整幅畫的重心在於全身穿著盔甲,臉色明顯蒼白的歐貴玆伯爵。
兩名主教扶抱起歐貴玆的屍體,天庭的耶穌派遣天使下凡接引,
葛雷柯的想像力表露無遺,不過據說這可是真實發生的奇蹟喔。
整幅畫的氣度與迫力,很難加以描述,唯有親眼目睹,才能領會葛雷柯畫裡那神奇魅力!
其實葛雷柯是希臘人,他的原名是 Domenikos Theotocopoulos,出生於克里特島,
綽號"來自克里特"(El Greco)竟變成了名字。
參觀完聖多梅教堂的畫作之後,我們沿著城外斜坡散步而下。
此處民家的門上多掛有各式各樣遮陽的布簾,頗有獨特風味。
不經意地抬頭一望,發現陽台上有隻狗兒在痴痴地望。找到了嗎?
猜想可能是它主人出去了,它就在陽台上等。
夕陽將托雷多染得金黄,不知名的路樹,有如煙火綻放般燦爛。
鏡頭照不出背光下的聖馬丁橋,我們走在橋上,走進了光輝裡。
太加河畔山坡上的古城建築,在餘暉映照下,出落得美麗動人。
難怪葛雷柯這樣的藝術家,會畢生依戀著這個城,依戀這個光。
在太加河倒影裡的托雷多古城,漸漸由金黃,變成了火紅...(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