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雪載向‧阿爾卑斯邁 37 ❄
纜車居然可以大剌剌地從公路上空瀟灑橫越而過,這個可就稀奇了。
德國的高速公路無速限且免錢,但到了奧地利可就沒有這種優惠了。
所以雖然是繞奧地利的近路回德國,可還是要避走收費的高速公路。
不走高速公路其實也不錯,得以放慢腳步欣賞周遭的阿爾卑斯美景。
對於好命的歐洲人來說,阿爾卑斯山景早已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大大小小的房舍或聚集成群或三兩散落,在一路連綿起伏的山坡上。
從進入奧地利國境後,就一直行駛在這號稱最美麗的提洛省(Tyrol)。
不過公路上所能見到的景色,只能說還好而已,無法跟德南山區相比。
沿途遇到的加油站所顯示的柴油油價雖不同,但都比德國便宜許多。
看見不會認錯的麥當勞,決定停車休息一下,順便吃點東西上個廁所。
麥香魚雖不如布達佩斯的好吃,但店裡有生火的壁爐,倒是很有特色。
麥當勞旁就有個加油站,在這兒我們終於學會了如何固定油槍卡榫。
如果不想被通緝的話,記得加完油一定要到商店裡報油槍號碼付錢。
這只是租車後第二次加油而已,後來再看見的油價都沒有剛剛便宜。
接下來的沿途風光,儘管沒有到驚嘆的地步,但賞心悅目,也算及格了。
忽然瞥見右側有施華洛世奇的標誌,該不會綠巨人就在不遠的地方。
隨著屋舍教堂的密集增多,顯示鐵雪載向已漸漸接近茵斯布魯克了。
然而我們並不打算停留,目標是回到德南的密騰瓦德(Mittenwald)。
茵斯布魯克為提洛省首府,扼守通往巴伐利亞及義大利的交通要衝。
終於我們開上了"茵河上的大橋",而茵斯布魯克之名正是由此而來。
❄❄❄❄❄❄❄❄❄❄❄❄❄❄❄❄❄❄❄❄❄❄❄❄❄❄❄❄❄❄
奧匈帝國的夏天才剛來過茵斯布魯克,不期相隔半年又來茵城一次。
若再加上一年之後的狗爾地夫,那就是連續三年都來茵斯布魯克了。
這樣子頻繁造訪茵斯布魯克,已經快要媲美同學們去呷騙的週期了。
隨便的山路開一開,就會看到比木更津大倉飯店還要像城堡的城堡。
很快地脫離了茵城的範圍,愈爬愈高,往此行最後一站密騰瓦德而去。
過了這個歐盟邊境的標誌,代表我們的歐寶又由奧地利駛回了德國。
不久便看到密騰瓦德的指標,離我們住了六天的 GP 小鎮也不遠了。
德奧邊境的密騰瓦德,亦是個頗有名氣的巴伐利亞濕壁畫山城小鎮。
而在巴伐利亞停車就當如此豪邁,停車場一定要夠山川壯麗才爽停。
停車場不會有收費員來按時開單,若真要開單的時候那就是開罰單。
所以一定要乖乖投錢,再把怎麼看都看不懂的收據放在駕駛座之前。
如果不想再繳停車費,就大約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可以逛逛小鎮。
不過足夠了,德南小鎮看很多了,況且這小鎮並沒有特別到哪裡去。
除了阿爾卑斯風光之外,密騰瓦德最負盛名的其實是小提琴製造業。
但製作小提琴應該只有木匠兄弟才感興趣,所以參觀博物館就免了。
對密騰瓦德沒研究的兩人,就這樣胡亂在大街小巷內隨性鑽來竄去。
偶爾抬頭看看牆舍上的濕壁畫,但感覺仍是 GP 小鎮的最活潑好看。
算算德南地區已是連續九天沒下雪了,雪荒使其景色顯得更為普通。
可歪果人並不以為意,一見有陽光就迫不及待地斜躺著翹腿曬太陽。
濕壁畫看久了也是有點膩,於是我們轉而去尋找最熱鬧的奧伯市集。
「 光大日耳曼的唯一之道,只有鐵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