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Great Ocean Road to Tasmania ~ 39
山清水明幽靜靜,湖心飄來屋一幢;莫須行船,亦可立於 Pumphouse Point 湖中獨白。
岸邊遠眺,聖克萊爾湖(St. Clair)中央的幫浦屋,寫實場景當前,盪漾幾分魔幻的深淺。
上車續往前行,卻遇一道木頭柵欄擋道,上書 Pumphouse Point 大字,看來我沒走錯。
告示牌上的說明簡潔易懂,門鈴立柱亦位於道路右側,方便澳洲右駕的駕駛直接觸按。
向通話那一頭表明來意後,柵欄緩緩向左滑開,大有入得桃花源的神祕感,喜悅難掩。
停好車後,得先至這棟平房辦理 check in 手續,坐守櫃檯者是位清新可人的盤髮女孩。
reception 佈置有如居家溫馨,頃刻予人卸下心防,一旁還有火爐,想必此地冬季寒冷。
登記辦妥後,話輕語柔的女孩隨即開來一輛 golf buggy,表示要載我們去 Pumphouse。
無產階級極少接受這種特殊的禮遇,上一回 buggy transfer 應該是在約旦死海凱賓斯基。
岸上這棟是 Shorehouse,前身為 hydro-electric commission,內有房價較便宜的客房。
然位於湖心的 Pumphouse 才是精髓所在,即使一晚要 AUD 320,我眉頭也不皺一下。
抵達的這天下午,天氣轉陰,暴雨欲來,天空像是水墨畫一般呈濃淺黑灰,更顯詭譎。
外牆上的 1940,訴說這座抽水站的歷史,2014 改裝成旅館後,以另一番嶄新面貌重生。
門口保留了當時 Pumphouse 的結構圖,為水利而生的建築,若干年後巧妙轉換了用途。
樓梯下明管暨操控裝置不假偽裝,坦率暴露,似要世人別忘了 Pumphouse 的原始身分。
隔了一道玻璃,即進入 lounge 與客房區,雖然設計風格看似簡單平易,但仍深得我心。
朝上仰望,樓梯線條陽剛粗獷,猶不失 Pumphouse 本色,猜測應是通往高樓層的客房。
盤髮女孩嫣然一笑,隨手開啟了沙發後方那道門,示意這就是安排我們入住的湖景房。
接下來女孩一一介紹房內設施,處於興奮狀態的我們,視覺和聽覺一時難以分心二用。
房間整體的空間並不算大,像窗戶的部分也未刻意進一步裝潢,但這些都不是很重要。
因為我們追求的是一處特別的 retreat,著重遁離塵世的幽然僻靜,自然可以不拘小節。
況且本就該保留一些 Pumphouse 的歷史痕跡,若是過度翻新,反而掩蓋了古蹟的味道。
美中不足的是天候不佳,湖景黯然失色;儘管如此,能這般坐攬山水,我依然很開心。
浴室採極簡主義,沒有多餘累贅花樣,連洗手檯臉盆也是方方正正的,一派簡樸剛毅。
最有趣的應是淋浴的冷熱水開關,復古意圖令人會心一笑,十分契合 Pumphouse 主題。
當年的幫浦屋,今日的湖心亭,任時光悠悠荏苒,不變的是,連接岸邊的長橋與斑駁。
木板夾層後方,隱藏著迷你廚房小天地,各式廚具餐盤看似一應俱全,連微波爐都有。
昨天才剛從 Mt. Amos 歷劫歸來,我現在體認生命的可貴,只想好好享受這恬靜的時光。
打開冰箱,裡頭應有盡有,女孩說如果不想去餐廳用餐,也可以自行取用食材來料理。
冰箱裡的食物酒品全都沒有標價,只留有一張自填消費的空白單,這讓我們有些為難。
不過管它的呢,先來瓶可樂解解乏吧,反正既然都一晚 AUD 320 了,就毋須猶豫太多。
Pumphouse 晚餐一人 AUD 50,我們不想自己折騰,索性直接跟女孩訂了今晚的位置。
晚餐地點在岸上的 Shorehouse,心想,在湖邊用膳應該也是蠻獨特的體驗,值得一試。
公共 lounge 的範圍不大,除落地窗外,並無更出色之處,倒不如待在自己房間裡自在。
洗浴休息過後,天色依舊陰沉,一副山雨欲來;我們出來走走,晃過長橋,回到岸邊。
見橋頭另一側有森林步道,一時好奇,且離晚餐開飯尚有一段時間,遂散步進入探秘。
待重返江湖之際,已身在 Pumphouse 的左手邊處,從另一個角度觀之,益彰現其風情。
不敢再走遠,肚子也餓了,故折返 Shorehouse,見有另一組東方面孔的年輕情侶房客。
此時濃雲漸破,光線灑入湖面,大有否極泰來之勢,我們遂佇立岸邊,等待大景出現。
可惜終究只是一場空,回頭卻見男子像尊不動雕像,女子則蹲在地上專心拍澳洲針鼴。
入得 Shorehouse,客人尚未入座,我們挑選了靠窗的位置,並取用吧檯上的餐前點心。
Shorehouse 客房價格雖相對便宜,但就跟帆船青年旅館一樣,要住就該住在船(湖)上。
那位櫃檯女孩正和一對房客夫婦攀談,後來陸陸續續進來的客人差不多都是這般年紀。
除了那一對看針鼴的亞洲男女,只剩下美背洋裝的蕾安娜和護花使者丹,算是年輕人。
為何會知道這對澳洲情侶檔的名字?因為蕾安娜跑來問說,可不可以和我們坐在一起?
看來蕾安娜跟丹也不想跟吵鬧的澳老年共桌,寧願跟兩個安靜的陌生台灣奧中年分享。
這晚我們對話的主題,主要圍繞在塔斯馬尼亞之旅行期間,所見祖國同胞的驚人數量。
誰知蕾安娜和丹聞言後,均面面相覷,一副塔斯馬尼亞哪來的中國遊客?怎麼沒看到?
雙方溝通一陣後,丹下了個結論,那你們應該去雪梨瞧瞧,那才叫滿坑滿谷的中國人。
酒足飯飽,四人離席,外頭飄起了雨,氣溫驟降,長橋盡頭是蕾安娜裸露瑟縮的背影。
✧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